初審編輯:李汶
責任編輯:李澤
近年來,“送文化”到基層的活動形式及內容越來越豐富,社會文化得到繁榮快速發展;但是,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尤其基層發展還不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胺N文化”這種通俗而形象的說法,是指像種莊稼一樣,普遍性、持續性地開展文化傳播活動,把文化的“種子”種入廣大居民心中,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而不僅僅是送“作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隨著泰安城區西部新城的迅速崛起,泰安市岱岳區粥店街道從農村快速發展成為新型城區,群眾從農民轉變為市民,文化事業也適應新城發展的需求,如雨后春筍,日益繁榮。為不斷滿足群眾對文化的渴求,近年來,粥店街道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基層主辦、社會力量參與的三級聯動“種文化”新路子,形成了群眾文化與社會事業協調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實現了從“送文化”到“種文化”轉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得到全面提高,成為城市發展的共同體,提升了城市顏值和品位,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把文化的“種子”真正種入居民心中 讓居民滿意
如何把“送文化”轉向“種文化”,把文化的“種子”植入居民心中?近年來,為使基層文化活動“枝繁葉茂”,粥店街道在做好“送文化”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發展文化事業的主導地位,堅持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采取集體傳授、交流學習、現場指導、培訓等方式,壯大基層文化“根基”。為此,街道每年都多次組織舉辦各類文藝骨干培訓班,傳播文化種子。目前文體隊伍人數發展到3000人以上,文體隊伍達到86支,今年舉辦文藝骨干參加的各類文化藝術培訓32場。另外,充分利用社會力量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資源優勢,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自創自辦、自編自演、自娛自樂,讓群眾從文化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成為文化的主角。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項目,舉辦公共文化活動,并將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文化項目納入街道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到文化事業發展計劃,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通過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辦法,“送文化+種文化”模式打通了文化工作與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文化與群眾零距離接觸,真正把文化的“種子”,種入居民心中,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提高了全民文化水平及文明素養,為群眾的幸福生活不斷“加碼”。粥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梅元在社區工作了20余年,他見證了粥店社區從昔日的“窮村亂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現代村”。通過實踐證明,粥店社區引導、借助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廣泛舉辦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大力推進了社區公共文化建設,提高了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法治觀念和生活質量,擴大了社會文化影響,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讓社會優質文化資源匯聚居民家門口 把文化“種”到居民心坎上
粥店街道堅持以市場化文化服務為導向,采取共建、共贏、共享的辦法,吸引社會各類優質文化資源向居民“家門口”匯聚,打造百姓家門口“文化服務圈”。與泰安市新華書店開展深度共建合作,在高鐵社區華新·新干線小區投資200余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陳列借閱、書友沙龍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之家”,內設城市書房、便民服務區、文化閱讀區、紅色影院、兒童樂園、國學講堂、音樂舞蹈室等多個功能區(室),為居民提供個性化、自助式的文化服務,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加油站”和“推進器”。與山東京港文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建立“公益書畫講堂”助力提升居民文化素養。幾年來,專業書畫家定時定點面對面教學授課已成常態。今年62歲的鄭玉芝是“公益書畫講堂”的一名學生,同時也是受益居民的一個代表。鄭玉芝自小就對書畫感興趣,但是此前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首批“公益書畫講堂”一開班,鄭玉芝就報了名,開始學習書畫,“她每天都要在這里練習一個小時。今年7月份粥店街道與泰山華僑書畫院在老王府社區高標準建起了綜合文明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孛娣e近千平方米,分為報紙收藏展廳、文化收藏展廳、名家書畫展廳及公益藝術培訓展廳。報紙展廳選出290份重要價值文獻資料,現有報紙共3萬份。文化收藏展廳展出大小物件兒630件,以泰安泰山為主體,包括近百年的鐘表,電話,文房四寶等。名家作品展廳選出96幅書畫精品作品,含金量高,主體明確,大多是贊美泰安和泰山的精品佳作,體現了泰安人民的幸福生活。讓文化深入社區,走進千家萬戶,打造文旅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七星和美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粥店街道“種文化”的又一大特色亮點。近年來,粥店街道聚焦社會優質文化資源,凝聚社會力量,助推文化繁榮發展,先后采取引進聘任聯合的形式發展35家文化項目,涵蓋了KTV、網吧、電影院、棋牌室等營業性項目,引進文化人才20余名。通過借助社會力量,不僅提升了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又為政府減輕了壓力,同時,讓居民可以在家門口得到優質的文化服務,把優質文化服務“種”到群眾的心坎上。
匯聚民間文化資源 服務居民零距離、背對背、心連心
今年7月1日,一場“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文藝匯演在泰山云集商業文化街戲樓精彩上演,來自轄區內24個村、社區的300余名文化愛好志愿者參加了活動。這是今年6月份粥店街道成立全民文體志愿服務協會以來舉辦的第一場志愿者自辦、自導、自演的文化活動。
粥店街道地處泰安城區西部新城區,人才濟濟。為豐富和活躍民間群眾文化生活,弘揚傳統文化和民間文藝,為群眾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群眾自己登臺當主角,讓文化帶頭人引領新風尚,粥店街道高度重視民間藝術組織網絡建設,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當地挖掘”的方式,組建起一批有影響力的民間藝術團體,成立了粥店街道全民文體志愿服務協會,將民間5個莊戶劇團、1個太極拳協會、1個舞蹈藝術協會、1個書畫協會、1個健身操協會、1個空竹協會、12個民間故事隊、40個老年人體育協會、68支文體宣傳隊的民間組織負責人、文體骨干吸納到粥店街道文體志愿服務協會,按照政府指導,協會組織,群眾參與的形式,廣泛開展廣場舞、太極拳、舞蹈、腰鼓、健身娛樂等培訓和展演志愿服務活動,面對面、心對心“零距離”地為群眾提供各類文體活動。像這樣的組織村村都有,在文化帶頭人的引領下,每到傍晚時分,在每個村的文體小廣場上都能看到活力四射的廣場舞,形成了天天有健身,月月有活動、常年不斷線的文體活動格局。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今年以來民間組織舉辦大型文體演出5場、舉辦廣場舞、舞蹈、太極拳、腰鼓、大鼓、戲曲等文化藝術培訓16場,參與培訓人員達2200人次,舉辦志愿者進社區演出6場、舉辦太極拳進社區展演10場。120人的粥店街道盛世古韻大鼓、大镲、腰鼓組合,20個健身活動站450人的太極拳隊伍,24個村、社區200余人的腰鼓及藝術團送戲下鄉演出和故事隊展演形成了粥店街道特色文化品牌。目前,民間組織成員發展到1200余人,文化帶頭人和文化骨干發展到640人,帶動文化隊伍擴大到3000余人,形成了文體發展主力軍,奏響了文化活動最強音,唱響了文體活動主旋律。
把舞臺讓給群眾 讓群眾真正成為繁榮社會文化生活的主角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是展示城市內涵、激發城市活力的無形力量。一座座文化陣地,一場場送戲下鄉,一個個文化大賽,一幕幕文化新現象,粥店人自覺地承擔、努力地弘揚、不懈地傳播,讓文化惠民悅民化民,讓城市充滿了質感和溫度。粥店街道堅持以“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為根本目標,以文化設施為載體,以文化活動為抓手,以文化服務為核心,構筑起“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正因為這些公共文化項目建設的不斷完善,基層群眾對文化及文化活動的認識也在發生著質的改變,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方式已由過去單一的“看客”,逐漸轉變為“我要參與、我要展示”?!罢罱ù笪枧_,群眾搭建小舞臺,文化帶頭人引領新風尚,文藝骨干緊跟上;把話筒交給群眾,把鏡頭對準群眾,讓群眾真正成為繁榮社會文化生活的主角?!弊鳛橛兄?3年基層文化工作經驗的粥店街道辦事處文化站站長郭正勇深有感觸。近年來,郭正勇不斷探索,實施好政府主導作用,抓好“送文化”,把好脈搏,策劃出最接地氣的“種文化”最佳之路,即每個村(社區)自行組織,每年各完成4場戲曲演出任務。采取月調度,季通報,年終獎罰的形式,讓基層演出活動深入民心。各村、社區高度重視,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重要節慶,村村組織開展文藝演出活動。采取自我組織、相互聯合、外聘藝術團的方式進行演出,節目自編自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接地氣、聚民氣。45支基層文藝宣傳隊輪流上陣,展示風采,廣場舞、舞蹈派上用場,民間藝人踴躍獻藝,群眾變成演員。今年以來,基層組織舉辦文藝演出156場。村村演出,既活躍了節日的氣氛,又密切了干群關系,增強了凝聚力和戰斗力。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彰顯了群眾文化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精髓,它像一塊文化磁石,強烈吸引著廣大居民群眾參與。
?。ㄍㄓ崋T 周秋玉)
初審編輯:李汶
責任編輯:李澤
12月9日,泰安市委宣傳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以來泰安市統籌優化機構編制資源服務保障全市中心工作情況。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李作超出席發布會,市委編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問。[詳細]
近年來,泰安市財政局持續強化內控建設,壓實主體責任。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力倡樹“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突出“小切口、深整治”,推動內控執行向深向實,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堅強保障。[詳細]
為推動旅游復蘇,滿足廣大游客需求,自2022年12月8日起至12月31日,泰山景區面向山東省內居民發布“泰山平安年卡”,100元2023年不限次數暢游泰山景區。據記者了解,此前“泰山平安年卡”100元辦理的價格僅面向山東省會經濟圈城市的居民。[詳細]
打造黨建志愿服務平臺、發展志愿者服務隊伍、增加就業崗位……近年來,泰安市殘聯從殘疾人需求出發,加快建設“如康家園”,讓更多的殘疾人在“家門口”就能更充分地享受到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用關愛照亮殘疾人的心靈,提高殘疾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滿足殘疾人[詳細]
12月6日,泰安市成功開出首張電子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繳款人完成線上支付、線上開票,真正實現了繳款人繳費取票“零跑腿”。這標志著泰安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電子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推廣實施工作。[詳細]
12月7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泰安市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認定辦法》。泰安市民政局副局長、三級調研員董峰及相關科室負責同志,泰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管理學博士吳偉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詳細]